中国煤化工行业未来迈向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形成终端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相关资料图)
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分析
截至2022年11月22日,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煤化工技术来源国,煤化工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煤化工专利总申请量的66.06%;其次是日本,日本煤化工行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煤化工行业专利总申请量的8.43%;韩国和美国分别位居全球第三和第四的排位。
煤化工行业专利申请量分别占全球煤化工行业专利总申请量的4.77%和3.69%,与我国煤化工行业专利申请量差距较大。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合计煤化工行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煤化工行业专利总申请量的17.05%。
煤化工产业运行现状
2022年,我国煤制油、气、烯烃、乙二醇等产品总产量达2749.1万吨,比上年提高12.7%;年转化煤炭1.069亿吨标准煤,比上年提高9.2%;年营业收入合计2017.9亿元,比上年提高24%;利润总额131.9亿元,比上年提高58.9%。
其中,煤制油利润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22年,煤制油项目已连续3年无新增产能,总产能维持在823万吨,装置平均利用率提高至89%,比上年提升6.4个百分点,利润大幅增长,达到71.7亿元。
煤制气总产能维持在61.25亿立方米;产能利用率为100.6%;年营收合计达230.8亿元;利润总额为60亿元,扭转了2021年的亏损局面。
煤制烯烃产能增加20万吨,总产能达到1772万吨;产能利用率为104.4%,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年营收达1109.3亿元;利润总额为30.1亿元,但较上年有所下滑。
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
2022年,煤(合成气)制乙二醇新增产能280万吨,增幅达34.9%,总产能达到1083万吨(未剔除8个合计产能共150万吨的长期停产项目),占我国乙二醇总产能的43.2%;产量405.6万吨,较上年增加25.5%;产能利用率37.5%,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因产品应用受到一定局限、进口低价产品冲击等因素影响,煤制乙二醇效益难有提高,行业营收为165亿元,亏损29.9亿元。
预计2023年煤制油和煤制气产能保持稳定,煤制烯烃新增产能160万吨,总产能达到1932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新增180万吨,总产能将达1263万吨。
煤化工未来发展方向
煤炭化工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其工业布局主要位于交通便利的沿海区域。此外,石油化工、电力、钢铁、煤炭化工、石化等行业结合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使用行业之间的优化配置组合,从而形成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回收和梯级利用的工业布局,有利于行业的全面发展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形成一个大规模、一体化和高效的产业发展区域。
传统煤化工行业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业界共识。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融合发展,通过煤炭“由黑变白,由白到细”转化,实现企业向低碳环保新能源转型,传统煤化工产业依然可以突破发展瓶颈,重获生机。着力推动煤化工向精细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煤化工行业产业链
从煤化工行业产业链的参与企业上看,煤化工产业的上游为煤炭采选行业,为其煤化工行业企业提供原材料,参与企业主要有神华集团、山西焦煤等;煤炭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煤化工行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对细分产品的利润产生影响。
煤化工按加工深度不同,可分为产业链上游的基础煤化工和中下游的精细煤化工;按发展成熟度不同,可分为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传统煤化工主要包括煤制化肥、合成氨和焦炭,现代煤化工主要是新型煤基能源和新型煤基材料,中游煤化工企业主要包括中国神华、中煤能源和陕西煤业等。煤化工下游应用较为广泛,其产品多为工业领域的原材料,涉及燃料、医药业、农业、制造重轻工等各个领域。
煤化工行业报告对中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煤化工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煤化工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