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是谁?-天天观热点

互联网   2023-04-16 20:18:09

01.孔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孔子(公元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家,被尊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当年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执政者誉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儒家原本是先秦诸子的千家之一,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于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邹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曾向我请教,晚年修订了《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孔子去世后,他的徒弟和弟子们写下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并将其整理成儒家经典《论语》。

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公平,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家遭受了沉重的挫折。随后,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汉武帝遵循董仲舒“罢免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再次盛行。

由于儒家封建统治者眼中的特殊地位,孔子、门人和再传子女被后人皇帝封为圣人,享有巨大的荣誉。其中,孔子被后人誉为孔子圣人、至圣、至圣、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去世100多年后,又出现了一个孟子,弘扬了孔子的理论,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大师,对后人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全面而巨大的影响“亚圣”因此,后人将其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除孔子和孟子外,儒家代表中还有三位“称圣”者,分别是“复圣”、“宗圣”与“述圣”。那么,谁是复圣的圣人呢?复圣为颜回,宗圣为曾参,述圣为子思(孔汲)。

颜回,字子渊,又称颜子、颜渊,是春秋末鲁国人。颜回是孔子最骄傲的徒弟。14岁时,他拜孔子为师,终身为师。孔子最称赞颜回,好学善良。孔子曾经这样评价他;“一勺食,一瓢饮,在陋巷里,人们不堪其忧,回来也不改变乐趣……”

颜回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论语》编辑之一。历代文人学士也对颜回推尊备至,以颜回配享孔子,祭以太牢。李世民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又称元文宗“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名“复圣”。

曾参,字子舆(后人称曾子),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孔子的末期徒弟之一,曾与父亲点同师孔子。曾子参加了《论语》的编制、编写《大学》,编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等作品。曾子主张以孝顺、原谅、忠诚为中心的儒家文化、修正治平的政治观、内省谨慎的自我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此外,曾子还留下了后留下,“曾子烹彘”的故事——

曾子之妻之城,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猪(猪)。”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别是和宝宝戏耳。”曾子曰:“宝宝不是和戏。婴儿不聪明,对待父母和学者,听父母的教导。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之。母亲欺骗孩子,孩子而不相信母亲,不是因此成教。”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曾子在儒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尊敬为“宗圣”,是与孔庙共享的四大配置之一。

孔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子的儿子。孔子是孔子的高足曾参学生,孔子的观念理论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将子思、孟子合称为思孟流派,因此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中,“道统”继承具有重要地位。在北宋徽宗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年间(1330年),也被追封为“述圣公”,因此,后代尊重他“述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