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这么烂的剧,不救也罢|今亮点

独立鱼电影   2023-03-31 13:32:00

最近,内娱古偶运镜频频登上热搜。弹跳运镜、滚筒洗衣机式运镜……


(相关资料图)

一套下来,直接给人整迷糊了。这些东西怎么能和运镜扯上关系?

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视频,嚯!即便身经百战,鱼叔依然被吓得倒吸一口凉气。

热搜诚不欺我,真的够弹跳。

《春闺梦里人》

不得不说,古偶导演的创意确实了得。至少目前,鱼叔眼前还在旋转跳跃。试过了,闭着眼也在。

本着对影视剧的探究精神,鱼叔顶着工伤风险,今天和大家盘一盘内娱古偶运镜发展史。

1

除了开头提到的弹跳式运镜,内地古偶剧里还有许多堪称一绝的手法。

比如久负盛名的“滚筒洗衣机式”运镜。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制造眩晕感,又名眩晕流。代表导演是朱锐斌。

我转。

《星落凝成糖》

我转。

《星落凝成糖》

我转转转转转……

《星落凝成糖》

怎么样?既能用来特殊转场,又能渲染人物情绪。

视觉冲击是实实在在的。观众的积极反馈说明了一切。

另一种在古偶剧盛行的是“印度企业级运镜”。最早出自于各种印度肥皂剧,宛如企业级PPT动画效果。高端大气上档次,全面展示99%的人都不知道的PPT神技。

具体呈现为:镜头快速推拉,剪辑来回切换,闪屏、拉伸、变形辅之。再配上“刷刷刷咻咻咻”的音效,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

10秒钟的情节能拉长到2分钟,2分钟的故事能拍成10分钟。

西瓜视频@印度剧解说截图

由于这种印度运镜的刺激效果实在惊人,多年来一直是B站鬼畜视频的流量密码。

万物皆可印度运镜。

被制作成印度运镜的“这瓜保熟吗”片段

不曾想,古偶剧也将其视为神技。

代表导演是游达志。剑拔弩张,气势拉满。

还有一种印度运镜方式。

通过不断切换拍摄角度,来展现出双方的立场变化。

西瓜视频@印度剧解说截图

古偶代表,依然是朱锐斌。

充分遵循这一创作原则,为观众营造出各种“张力极强”的对峙场景。

《长歌行》

当然,更绝的是多种手法兼容使用。吴锦源就是突出代表。

将滚筒洗衣机式运镜,完美插入印度企业级运镜,效果叠加,毫不违和。

《有翡》

我们都知道,印度的杰出电影很多。

但没想到,咱们内娱优秀得不学,光捡些滑稽的糟粕来。对古偶导演,我大写一个服。

这也逼得网友,不断发出灵魂质问:到底是谁教古偶导演这样运镜的?

2

有人说,可能是从台湾古偶剧沿袭来的。大陆古偶剧出现的背景,正是台湾偶像剧最繁荣的时期。

回过头来看,当年大热的台偶剧,不仅剧情各种“毁三观”,运镜的雷人程度更是有过之无不及。

比如,“求求你们不要再打”的经典斗舞场景。

《紫禁之巅》

又或者,全方位展示人类如何对抗地心引力。

《篮球火》

只要晃到你看不清演员的脸,你就知道永远不知道是谁在犯蠢。

《樱野3加1》

不敢想,这些雷人的台偶,在当年依然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

毕竟,那是个大家都不太要求镜头质量的时代。

而那时的大陆,古装剧也处于百花齐放阶段,创作者急于寻求新的题材类型。大陆的古装偶像剧就此诞生。

那么,都怪台偶剧的导演咯?

倒也不能这么说。那时,台湾导演还未能来大陆拍戏,反而是让北上的香港导演抢了先机。

2005年,古偶天花板《仙剑奇侠传》播出,引发全民热潮。时至今日,依然是古偶当之无愧的巅峰。

《仙剑奇侠传》

这部《仙剑奇侠传》其实是合拍剧,演员来自两岸三地,总监制是香港导演李国立。编剧和导演等幕后工作,基本都是香港团队把控。

这部剧的大获成功,让香港导演正式进入内地古偶剧的市场。内地资本、内地主演+香港主创,这样的合作也成了长期模板。

其他的如朱锐斌、游达志、周家文等常见的内地古偶剧导演,其实也都是出身于TVB。

其中,朱锐斌堪称最早北上拍剧的一批香港导演,他早在1998年就参与执导了内地都市偶像剧《上海之恋》。

这部剧当时也算引发了不小的热度。

《上海之恋》

发现没?拍出这些雷人运镜的,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烂导演”。

他们中的许多人也都是拍出过一些好作品的。这其中,甚至还藏着一个传说级人物,游达志。

游达志曾和杜琪峰、韦家辉并称为“银河映像铁三角”。

他执导的《两个只能活一个》《暗花》《非常突然》都是银河映像初期的代表作。

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更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暗花》

可惜,在《非常突然》之后,他就退出了银河映像,转而去了TVB拍摄古装武侠剧《大唐双龙传》。

之后又北上,毫不挑剔地执导各种类型的电视剧,非但没有延续在银河映像的风格与质感,反而经常使用一些粗制滥造的镜头。

让人尴尬,也让人惋惜。

所以,香港导演的身份,其实不必神化。

像王家卫、杜琪峰、许鞍华、徐克这类有艺术追求和个人风格的导演终究是少数。

大部分香港导演,尤其是出身于TVB的电视剧导演,讲究的是一个行活。

特点是,高效、实用、配合。

《雪中悍刀行》

说到底,他们也是很爱学习的。

台偶剧、印度肥皂剧……管他雷不雷,晕不晕,好用就拿来用。

上手简单,操作快捷,而且成本不高。至于舆论,还能引起一波争议和好奇,何乐而不为?

《星落凝成糖》

3

当然,古偶剧的锅,也不能都甩给香港导演。

诚然,在内地影视市场急剧膨胀的那几年,本土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资本的投入。

一时之间,香港导演在内地市场几乎形成了垄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香港导演的生存空间已经被大大挤压。

最近几年的爆款甜宠剧,大多出自内地导演之手。如果说早期古偶剧雷运镜的出现,受限于当时技术不成熟,尚且可以理解。

那么在技术条件已经日趋成熟的今天,内地导演依然用如此敷衍的态度对待观众,就很耐人寻味了。

相较于香港导演,他们也并没有展现出更高的追求。

雷人的运镜,甚至更胜一筹。

比如,《东宫》里有名的PPT转场,当年被吐槽到爆,直接被迫修改。导演是李木戈。

《东宫》

《说英雄谁是英雄》里的水果忍者打戏,笑掉大牙。导演还是李木戈。

《说英雄谁是英雄》

当然少不了这次被吐槽的古偶剧《春闺梦里人》。

导演谢泽,不仅大胆实验了一把弹跳式运镜,还尝试了更多诡异的新玩法。

比如有一段,直接用晃动的镜头+夸张的表情特写,同时还用上了变音器。

看得人直接满头问号。

《春闺梦里人》

更离谱的是,他之前执导的《风起洛阳》陷入过抄袭风波。

部分打戏被人扒出与《凡人修仙传》的动作和分镜,几乎一模一样。

《风起洛阳》与《凡人修仙传》镜头对比

纵观这些古偶剧导演,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正经的镜头不好好做,“不正经”的镜头倒是各种套路深。

随着粉丝文化与饭圈经济在内地迅速发展,内地古偶剧产生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时代产物——

粉丝特供式运镜。

比如让粉丝深度体验女友视角的特写镜头,产生一种早上起来就看到偶像躺在自己身边的梦幻感。

《斗罗大陆》

充分让粉丝看着哥哥优雅享受美食的镜头。

毕竟,哪个粉丝不希望能和偶像同席吃饭呢?“下饭神剧”就此诞生。

《风起洛阳》

亦或者,让平日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女神,近在咫尺,慵懒娇俏。

这种反差萌对于剧方而言,是最好的宣传点。

《苍兰诀》

另外,还有CP党特供的慢镜头。

慢镜头作为影视中延长现实时间的一种手段,通常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者赋予动作美感。

但,古偶剧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另外一层嗑CP的概念,形成一种独特的“磕糖”慢镜头。

男女主的情感铺垫中,逻辑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在亲密接触时放上慢镜头,就能让喜欢恋爱剧的观众获得情绪上的满足,并为此尖叫。

《春闺梦里人》

导演不得不用慢动作和怼脸特写,延长观众对英雄救美的幻想。

毕竟,影视剧本就是造梦的工具。

《嘉南传》

归根结底,古偶剧很难算作一部“作品”,而是一种典型的“商品”。

虽然不能说得太绝对,但大部分的古偶剧导演,本就不是为了拍出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而是为无数粉丝提供甜腻的糖分。

高效、实用地完成项目,才是首位,至于审美和内容,根本不在其考量的范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导演只是为了糊口饭吃。指望他们在这个产业,做出高质量,甚至艺术性的突破,是不可能的。

《与君初相识》

另一方面,畸形的市场也促发了古偶不需要演技的论调。颜值和流量,成了衡量演员是否适合角色的标准。当演员的演技达不到时,也没关系。

反正还有那些导演,可以绞尽脑汁借助鬼畜的运镜来弥补。所以,骂那些导演,大可不必。换个导演来拍,可能还是这么个拍法。

有人会问,那谁能救救古偶剧呢?

对不起。鱼叔倒觉得,不救也罢。

《东宫》